我国科学家在西藏发现世界最小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魏梦佳)蜥脚类恐龙通常身形庞大,国科有很长的学家西藏蜥脚颈和尾,粗壮的发现AG超玩会入口四肢支撑着如酒桶般的身躯。而在西藏昌都市冻多村,世界石我国科学家新发现了一批侏罗纪中期的类恐龙足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其足迹尺寸最小仅8.8厘米。迹化
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科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人员组成的学家西藏蜥脚科研团队10日发布此项新发现,并称这是发现目前已知世界最小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这一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世界石
小型蜥脚类恐龙复原图。迹化(受访者供图)
恐龙研究专家、国科AG超玩会入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学家西藏蜥脚昌都所在的发现侏罗纪地层最大厚度超4800米,产出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2023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人员在此开展化石遗迹调查时,意外发现疑似爬行动物脚印的岩石石壁,后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展开合作。
考察队在冻多村发现了两个足迹点。其中一处遗迹化石是尺寸较小、孤立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大小从8.8厘米到15.5厘米不等,可能由6只以上恐龙留下。
在西藏昌都市冻多村发现的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与3D图像。(受访者供图)
“这么微小的蜥脚类恐龙足迹相当罕见。”邢立达说,韩国的白垩纪地层曾有过12.2厘米的足迹记录,我国内蒙古白垩纪早期地层也记录过11.5至13厘米的足迹,此次的新发现是目前已知最小的蜥脚类足迹,造迹者体长估计2至3米。
据了解,蜥脚类恐龙的成年个体与幼年个体有着巨大的体型差异,二三十米长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其幼龙刚破壳而出时体长还不到半米。
另有一处遗迹化石是由3个连续的、长度平均约42厘米的兽脚类恐龙足迹构成的一条行迹。研究人员判断其为实雷龙的足迹。这种中型肉食性恐龙体长可能达6米。
发现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的岩石石壁。(受访者供图)
此外,发现恐龙遗迹化石的地层距今约1.7亿至1.6亿年前。一些化石遗迹表明这里曾是浅水环境。丰沛的水资源吸引了恐龙活动,从而留下了足迹化石。
“这些新发现表明西藏的恐龙学研究还有很大空间。随着研究深入,其在科研和科普方面的价值将进一步体现。”邢立达说。
- ·注意!未来三天华南局地有暴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
- ·王文森带队到凤凰山区域开展巡林工作
- ·潮州4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 ·饶平县所城镇鸿南村: 集社会力量改造提升村干道
- ·两“腹肌男”绑藏百台旧手机,海关截查现原形
- ·我市26支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送“技”到田
- ·图说潮州看变化|保护传承潮州文化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 ·饶平浮山镇举行庆国庆文艺晚会
- ·摇滚主唱熊家锐:从山村落到湾区,音乐征途乘风破浪
- ·潮州安揭、东凤两大灌区连通工程开工建设
- ·中秋国庆假期我市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文体活动 开心热闹过“双节”
- ·“迎重阳”市老年书画展开展
- ·4月3日将迎清明节前车流高峰!假期出行需注意→
- ·我市26支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送“技”到田
- ·王文森调研“百千万工程”及精品示范村打造工作时强调 加快推进抓紧抓实各项工作
- ·潮州安揭、东凤两大灌区连通工程开工建设
- ·中国女重时隔六年再夺世界大赛团体冠军
- ·我市大力实施韩江人才计划 推动人才“小驿站”激发振兴“大动能”
- ·图说潮州看变化|保护传承潮州文化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 ·潮州市积极拓展老年妇女参与妇联工作空间 凝聚“三有”巾帼力量 助力培育社会新风尚
- ·为生命编写“细胞家谱”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启动建设
- ·王文森调研“百千万工程”及精品示范村打造工作时强调 加快推进抓紧抓实各项工作
- ·第四期潮州统一战线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月一比学”活动举行 加强资源整合 助推“百千万工程”
- ·节日里,他们守护着城市“烟火气”
- ·利好粤港澳车主!港珠澳大桥清明节假期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
- ·背上“文明行囊” 风景更加美丽